close

P1170109.JPG

「六感」其實是相當主觀的認知,正因為如此,我們可要從中學習兩件事:

一、找到自己。

二、尊重別人。

 

 

利用「紅茶」,我們分別進行兩項不同的味覺體驗課程。

 

第一次,我們找來兩種紅茶,希望孩子可以喝出兩者的不同。

一種是可以從日治時期談起的魚池紅茶,茶葉。

一種是市面上隨處可見的立頓紅茶,茶包。

 

 P1100010.JPG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 400068B8888086010302pic_big.jpg

 

 

 

為了不讓視覺影響味覺,我們特地在校長室把茶先泡好,裝在兩個不同的茶壺中,

再拿到教室,讓孩子們分別倒在標有「A」和「B」的試飲杯,進行品味。

上次訪問美食旅遊作家─ 葉怡蘭小姐的時候,怡蘭阿姨有教小朋友喝紅茶的正確步驟,

這次我們也讓全班的孩子一起來試試看!

 

看:觀察兩杯紅茶的茶色有什麼不同,一樣是紅茶?

聞:用手輕搧,聞聞看,香味的程度有沒有差異?

飲:先啜一小口,讓紅茶在口腔裡停留一下,甚至可以漱一漱,味道會更清楚;

      然後再一口飲下,等待一下下,感覺一下不同的回甘。

 

當然囉!兩杯茶之間要先喝一口白開水,才不會彼此互相干擾喔!

 

P1170125.JPG  P1170135.JPG

P1170185.JPG  P1170117.JPG

 

孩子們依照自己嘴巴所分析出來的資料,紀錄在學習單上,

並且判斷出哪一杯是茶葉,哪一杯又是茶杯。

當然這一題會有所謂的對錯,但是,每個人喜歡哪一杯的味道,是沒有對錯哦!

就像出乎我們意外的,最後統計的結果顯示,

多數的孩子認為茶包沖出來的香氣比較濃郁,簡單說就是比較香!

但是,這又牽涉到香氣的品質、後勁,以及孩子有沒有先輩經驗都有關係,

不管如何,我們都尊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二次的紅茶體驗課程,這次反而希望讓視覺加強孩子們的判斷力,

所以,我們統一以「立頓紅茶」的茶包作為沖泡紅茶的基底,由孩子們自己上台調製。

每一壺都使用兩個茶包,一樣的水量、溫度,甚至連茶包拉幾下都要統一,

以上這些就跟自然課做實驗時的「控制變因」一樣,必須保持不變,才不會影響體驗的結果。

 

那今天的「操作變因」是什麼呢?

將將將將~沒錯!就是......糖!

我們將泡出無糖、一份糖、兩份糖、三份糖到四份糖的紅茶,

希望讓孩子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甜度!

 

 

P1170158.JPG

P1170162.JPG

P1170163.JPG

 

 

當然,關於紅茶應該加多少量的糖比較適合,其實早有討論,也有一定的建議,

甚至,就連糖的種類,白糖、紅糖、黑糖、果糖,孰是孰非都有說法。

不過,這次的體驗重點並不真正在紅茶“應該”要加多少糖最好,

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在過程中發現,平常可能不會、或者沒有機會發現的微小差異,

更重要的是,能在這樣微小的差異中,確定出自己的喜好。

 

想想,這不就是 “ 了解自己 ” 的過程嗎?

 

 

至於,到底答案是幾份糖,只要是孩子自己做出的決定,我們都尊重。

 

 

P1170127.JPGP1170131.JPG

P1170150.JPGP1170153.JPG 

P1170181.JPG P1170183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