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2.JPG

好熟悉的畫面,一度還讓我有重回《十二歲的天空》的錯覺!

 

 

《快樂‧愛‧美麗》關於「訪問」的部分本來設定了「達人」與「貴人」:

「達人」,在六感各領域中獨當一面、引領風騷的前驅者,

藉由他們的眼睛與話語,孩子們可以看得更遠、聽到更多,如徐光宇之於嗅覺;

「貴人」,六感之中或有一項缺憾、不滿足卻樂觀堅強者,

藉由他們的無色無味、無聲無息,讓孩子們不必缺少便懂珍惜,如王曉書之於聽覺。

 

但是,

一方面礙於時間的關係,沒辦法容納通通都想給孩子的這麼多貪心;

另一方面也是因為,視覺、聽覺或許還不難找得到願意受訪的貴人,

但如嗅覺喪失,甚至心覺喪失,別說人家同不同意受訪,

連我們自己該怎麼定義都是很大的問題,怎麼找人。

 

 

再加上這次計畫的核心在「體驗」,更多的時間應該回到孩子身上,

十二次的訪問所需要的前前後後工程,勢必佔掉不少堂課,

同時,也可能模糊了孩子與計畫的焦點。

 

因此,最後再與友人、孩子們討論之後,決定把訪問的次數拉回到六人左右,

也不一定完全以六感區分,或許受訪者別有突出,但是也希望能具備「共感」的特質。

總之,目的很簡單,只是希望讓孩子們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上,補足因為年紀還未有的見識。

 

 

其實,計畫發想之初,本來沒有「訪問」這一段,但是,

《童年‧夢想‧勇氣》出訪十位大人物的經驗,讓我有機會清楚看見孩子們在其中的收穫與成長。

也深深體會,教室外的學習,一次次都是珍貴的機會教育!

 

機會教育可貴之處,除了在於沒有心理準備,真實考驗運用平日所學的臨場反應能力,

更重要的是,趨吉避凶是人類的本能,幾乎不會有人故意給自己製造問題和辛苦,

那我們要如何練習面對挫折,如何體會苦中得樂,如何感謝陌生人的親切。

 

 

回想以往的經驗,每一次美好遭遇幾乎都有上帝的指印。

所以,這一屆我還是希望帶著孩子走出去,畢竟,

與其坐在教室,等待機會到來才掌握,不如走出教室,直接自己創造機會。

 

28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ppyemily 的頭像
    happyemily

    快樂‧愛‧美力

    happy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